转载自「青眼」 文章|小鱼
今日(6月25日),一份有关化妆品新备案系统“情况汇报”文件在业内盛传。该情况汇报文件出自广州开发区黄埔化妆品产业协会,文件指出广东省企业在新备案系统的国产普通化妆品待审数近10万条,积压数量之多令行业唏嘘。
就此,青眼第一时间联系到上述协会有关负责人,对方确认情况属实。然而,这不是广东一个省的问题,而是全国化妆品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,因此全行业人士纷纷用“水深火热”“生死存亡”来表达此刻的境遇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日下午,国家药监局就普通化妆品备案管理发出通知,某种程度上算是回应了行业关心的问题。通知称普通化妆品备案人提交备案资料即完成备案,产品可上市销售,各省级局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开产品备案有关信息。
备案形势严峻,行业苦不堪言
5月1日,化妆品新备案系统上线,眼看快2个月了,从0条到72条用了1个月,然后慢慢增加到375条、683条,到今天为止,仍只有1078条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,与此前旧平台上日均新增成百上千条的数量相比,可谓是一落千丈,行业人士如同热锅上的蚂蚁。作为我国化妆品大省,针对新系统的备案情况,早有行业人士指出广州本土企业备案通过很少,呼吁“广州快点放开(审批)”。
广东企业并非不积极,而是系统不给力。据广州开发区黄埔化妆品产业协会6月23日公布的文件来看,广东省各企业在新备案系统的国产普通化妆品有近10万条待审核信息,造成了备案积压拥堵,聚集了1500余家行业企业的广州市,备案甚至只通过了12条。
文件也指出,新系统存在严重缺陷,导致上传资料丢失或后台无法正常查看到全套已上传资料,无法审核,同时还存在审批效率低下等问题,最终出现了大量备案积压,企业陷入产线不饱和甚至完全停产状态。
今日,广州开发区黄埔化妆品产业协会发布一则声明,表示上述文件尚需征求更多企业意见及核实相关数据,所以文件还没有正式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。
不过新备案系统操作不便,推新速度放缓影响企业生产,却是不争的事实。6月10日,青眼在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平台上搜索“广州”,当时显示有57条记录,但今日再搜索却提示只有8条,令人费解。值得一提的是,今日普通化妆品备案数增至1078条,较昨日多了395条。
从青眼与广东化妆品企业的交流来看,情况也确实不容乐观,“因为系统经常性崩溃,都没办法上传资料”,某广州企业工程师表示。另一广州企业附和道,“最近这一段时间,应该每个工厂都一样,备案基本不通过,备案不过,(加工生产)都进行不了。”
也有广东代工厂老板直言,“这个影响特别大,因为备案下不来就会耽误上新品,公司的产能出现不饱和,就会影响到我们整个销售业绩。”他感慨道,“到底国内化妆品出路在哪。”
而提交的资料丢失,导致被驳回重新提交,增加重复工作;已经公示的产品出现配方等信息不全等问题也比较普遍。鉴于当前备案的严峻形势,广州化妆品企业才会联合起来,共同呼吁监管部门尽快完善新备案系统,加快备案审核效率。
全产业链危机
广东化妆品企业的处境和心声,全国企业也都感同身受。今天,这份文件被原料商、代工厂、包材商、品牌方等各界业内人士转发评论。
有包材供应商在朋友圈分享道,“有客户包装做好了,备案没有通过,进退两难,开始以为是不规范的工厂、不规范的品牌会影响比较大,现状是都受到影响。”谈及给公司带来的困扰,他对青眼表示,“订单下滑,老产品不敢下,新产品不能下。”
确实,打磨任何一个新产品都需要全产业链的配合,所以备案过不了,产品上不了市,就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后果。“这是关乎我们行业的大事情”,有原料商表示,目前公司情况还可以,“但客户压力大。”
来自上海、日本等企业和从业者也感触颇深,“日本行业也有不小震动,我们已经开始积极全面应对”。有上海的化妆品企业负责人对青眼透露,“有一些没有过的目前没办法操作了,很难,有很多BUG。”
上海某彩妆代工企业高管也显得十分无奈,他表示,公司新品备案一个都没有过,而这也直接影响到生产端,“新品上不来,老品客人还砍价”,对于接下来该怎么做,他也没有很好的对策。
对于眼下的情况,化妆品企业除了等待,基本上都无计可施。“一个字:等”“审评中心有在审核,只是现在系统原因他们审核速度比较慢,相比法规说的5个工作日公示肯定是慢了,只能等系统完善”。另一业内人士补充道,“相信政府会解决,咱们先跟客户一起把自身的原因排除。”
就在业内对新系统备案一事焦头烂额之际,国家药监局今日发布“关于进一步明确普通化妆品备案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”,明确了五点内容。其中包括,普通化妆品备案人提交备案资料即完成备案,产品可上市销售。并要求地方局在5个工作日内公示信息。
业内有解读称,“这也是在向地方施压,要求提升工作效率。”
不过,提交即备案看起来是方便了企业,但如果新系统问题不解决,企业可能面临资料被驳回的风险,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企业是不敢贸然生产销售的,“现在是企业自己负责,责任更大了。”
但不管怎么说,监管部门能及时地做出反应和回复,也说明了制定新规则、新规范、新标准的目的是为了鼓励企业创新发展,是希望让企业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自由竞争。企业有所呼,政府有所应,相信问题很快便能得到解决。